环球热议:两宋人物志(4):水滴石穿蜀终治,绳锯木断荡奸邪。——张咏
天下未乱蜀先乱,世界易平川难平
(资料图片)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遣大将王全斌灭蜀。王全斌灭蜀后并没有约束自己的部下,放任他们烧杀抢掠。今日我们很难解释王全斌是为了保全自己还是单纯的对部下姑息纵容,但从此以后,尽管蜀地已经纳入北宋朝廷的版图,但始终在反叛和被镇压的循环中周而复始。蜀地的救星此时刚年满十八岁,还正打算仗剑走天涯。他就是我们本期的主角,北宋政治家——张咏,张乖崖。
少年任侠
张咏出生于公元946年,当时已经进入了五代末期,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此时的天下早已没有什么秩序可言。尽管家中贫寒,张咏还是做到了文体两开花,既能潜心读书又练了一身好功夫,在乱世的背景下一身好功夫才是立身之本。一日,张咏在远游归家的路途上,友人们纷纷劝他道路荒凉,常有歹人出没。张咏归家心切便答道“父母年事已高,天将转凉,我还是早日回家为好。”。傍晚时分,路上遇到了一家客栈,张咏打算投宿,进了厢房却听见店家三人看上了他的包袱打算杀人越货。张咏悄悄埋伏在门后面,等店家的大儿子进来,张咏一剑就了结了他的性命。二儿子见大哥迟迟没有出来就进去查看情况,张咏又是一剑送他上路。之后张咏走出房间,看到了正在烤火的店家就让他们父子三人整整齐齐,随后一把火把客栈烧了。
还有一次张咏在旅店遇到一个读书人,他对张咏说有地痞横行乡里要他女儿下嫁,张咏计上心头,假装要乘车,让那个地痞送自己出城。到了郊外,张咏二话不说就把这个地痞杀了。
科举入仕
在张咏游历四方的这段时间里,新兴的北宋政权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然而此时的天下仍然饥民遍野,绿林强盗横行,张咏行走四方也将这些现状看在眼里,心怀天下的他思考着该如何拯救百姓于水火。传说迷茫的他曾找过陈抟老祖以求未来的方向,陈抟老祖回给他了一首诗“征吴入蜀是寻常,歌舞筵中救火忙。乞得金陵养闲散,也需多谢鬓边疮。”。虽然这首诗大概率是后世的某人假借陈抟老祖的故事写得,但是他很好的描写了张咏的一生。此时的张咏又拾起了书本,决定参加科举,入仕为官来拯救苍生。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三十二岁的张咏信心满满的的去参加了科举,还和周围的人说,以我的水平肯定能一举夺魁。虽然有自信是好事,但是考不考得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次科举,张咏爆冷落榜。好在张咏没有气馁,回去继续精进自己的学问。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濮阳有了推举进士的名额。当时张咏名声在外,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名额非张咏莫属。张咏听闻同乡的老儒张覃(qín)还没有考中,就联系上了寇准想把这个名额让给张覃。寇准本也是个直来直去的人,两人一拍即合,引为知己。这件事让张咏和寇准的名声大噪。在同年的科举中,张咏考中进士乙科,得以入朝为官。可能有人要说了,才考中了一个乙科,说明张咏也不咋地啊。要知道太平兴国五年的这一次科举可谓卧虎藏龙,之前提到过的寇准,李沆,王旦,向敏中,以及状元苏易简等人全都是这一年的进士,放眼整个中国科举史上都是含金量最高的几届之一。(之前我们曾说寇准是天才,十九岁就考上科举,同届的李沆三十四岁,王旦二十四岁,张咏三十五岁,向敏中三十二岁,苏易简二十三岁。寇准的天才可见一斑。)
考中进士的张咏第一份工作就是到鄂州的崇阳当知县(今湖北咸宁崇阳县)。在任上时有一个小吏偷了府库一枚铜钱,张咏就把这个小吏抓捕归案。小吏十分嚣张的说“我只偷了一文钱,你有本事你还能打死我不成?”。我们的张大人哪是那种忍气吞声的人对着这个小吏就说“你一天偷一文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文。如此一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今天我就要治你以后的罪。”,说罢就亲自提着剑送这个小吏一个斩首。“绳锯木断”和“水滴石穿”这两个成语就是出自这里的。张咏在崇阳任上政绩斐然,现今的崇阳县大集广场上还有一座以张咏的号命名的乖崖亭以纪念张咏。
张咏在地方判案时也非常具有智慧,例如在江宁任上时看到一个和尚通关验牒,张咏二话不说就把他打入死牢。第二天升堂时众人哗然,僧人也自言当了七年和尚,张咏便问道“你说你当了七年和尚,头上为什么会有头巾的痕迹。”,僧人见瞒不过张咏就说自己其实是在路上杀了一个僧人,拿了他的文牒招摇撞骗。还有一次,一个农户去世时留下遗嘱,将遗产的十分之七分给女婿,十分之三留给儿子。张咏看过后就对这个女婿说“你岳父是个聪明人,他的儿子年纪还小,如果把十分之七留给儿子你可能就会害了他。”,说罢就把遗产的十分之七给了农户的儿子,十分之三给了这个女婿。
自太平兴国五年科举后的十三年中,张咏一直在地方任职,但是一点都没有影响他升官。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擢张咏为枢密直学士允许穿三品金紫朝服。众所周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张咏遇到了那个改变它一生的任命,出任益州知州。
平乱治蜀
自太祖赵匡胤时期,因为朝廷的不做人,以及地方官员的恣意妄为,蜀地一直不是一个省心的地方。淳化四年,蜀地再一次爆发了农民起义。淳化五年,起义军首领李顺攻破益州城,自号大蜀王。太宗皇帝派我们的老熟人,有从龙之功的大太监王继恩出兵平叛。不得不说王继恩除了玩弄权术还是有点水平的,当年五月就收复了益州城,平定了叛乱。张咏则是在九月份才拿到了正式的任命出任知州。但是王继恩公公的水平有但不多,杀死起义军首领后又让起义军余部四散奔逃,又纵容手下烧杀抢夺,缓过劲的起义军重整旗鼓又拿下了八座城池。王继恩对于起义军虽然没有什么办法,但是纵兵骚扰平民的本事还是有的。张咏看不过眼,明里暗里的让王继恩出兵,然而官高一级压死人,王继恩非但不出兵,还把平民抓起来诬陷成叛军交给张咏处理,张咏自然是知道王继恩的意思,可他直接就把这些平民给放了。这倒是给了王继恩一个挑事的由头,便责问到“你怎么敢私自释放反贼?”,张咏生气的答道“李顺等人胁迫顺民反叛,如今我怎么就不能把叛军教化成顺民!”。
尽管张咏想要治理益州,但是身居人下,他还是要先解决掉王继恩这个大麻烦。一方面他安排人手制裁为非作歹的士兵,另一方面则向朝廷上表,力陈王继恩的所作所为。太宗皇帝收到张咏的上表后就派其他的大臣来节制王继恩,张咏趁此机会联合上官正等将领彻底清除了叛乱。之后张咏恩威并施成功治理了蜀地,蜀地的人民对他敬畏有加,甚至把他的故事做成刻板印刷来宣传他。
几年后,因父亲离世,张咏辞官守丧,但是丧期还没过就又被征为兵部郎中。咸平初年(公元998年),真宗即位后又升任御史中丞,成功进入宰相班底。次年夏天,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而后转任永兴军知府。
二次入蜀
真宗上位后派遣五代名将符彦卿之子符昭寿入蜀,同时派牛冕出任益州知州。然而符昭寿和牛冕并没有善待蜀中百姓,张咏辛苦积攒的基业毁于一旦。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年初符昭寿手下的戍兵赵延顺因不满符昭寿的压迫趁机杀死符昭寿,并拥立在蜀中颇有人望,善待蜀中百姓的都虞侯王均为首领,蜀中烽火再起。好在真宗及时地派遣雷有终等将领于同年十月就平定了这次叛乱
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马知节从益州调任延州,真宗令张咏再任益州。北宋学者刘敞是这样记载张咏到达益州后所见之景的:
巴蜀再叛,百姓凋敝,盗贼满野,时尚书受命治之。单车到府,城无居民,库无金帛,仓无见粟,而群孽在外。
面对此情此景,张咏也赋诗一首来表达自己的忧虑。
再任蜀川感怀
官职过身鬓已衰,傍人应讶退休迟。
从来蜀地称难制,此是君恩岂合违。
兵火因由难即问,郡城牢落不胜悲。
无烦苦意思诸葛,只可颁条使众知。
尽管蜀中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此时的张咏已经是大权在握,没有人能掣肘他振兴蜀中的计划了。
为了重振蜀中,张咏先是颁布了赈粜(tiào)粮法,官府在丰年以固定的价格收购粮食,并按照人口发放粮券。第二年,如果百姓遇到灾情时则可以用粮券以丰年的价格购买粮食。在之后神宗朝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时也有类似的法规。当时的蜀中还流行使用交子,但是交子是由各家银号独立发行的,由于各家银号的信誉不同交子价值也不同,这极大的影响了市场秩序。张咏则联系西川转运使黄观铸景德大钱为交子背书,等到景德大钱的数量充足后就联系蜀中最有名望的十六家银号规范交子的价值。由此,蜀中的市场秩序也得到了保证。在粮食和经济得到保证后,之前流落的百姓逐渐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张咏又给这些百姓分发田地以便于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然而总是有那种不听劝的人不愿意回归正常生活。一次,一个叛军余党因为杀了一头牛而逃亡,张咏表示只要你肯回来好好过日子我一定既往不咎,然而叛军余党丝毫不理会张咏。张咏无奈用这个叛军余党的母亲来诱使他回头,结果一连十天也没有反应。等到第十一天,张咏又用他的妻子来让他回家,这时这个叛军余党立马就跑出来投降了。这等不忠不孝之人张咏自然是看不上眼的,于是批复了一句“倚门之望何疏,结发之情何厚。”就把这个叛军余党杀了。在经历了战乱的土地上重建礼教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做法有些过激但是只有这样才能淳化民风。
在完成了对百姓的治理后,张咏又开始推行文教。当时蜀中也有很多儒生才子,但是由于文化差异,蜀地的读书人在真宗朝之前的二十年中竟然没有一个进士。张咏听说了蜀中才子张及,李畋(tián),张逵的名号后就经常和他们交流,并举荐他们三个参加科举,三个人也没有辜负张咏的期待都考上了进士,三人又感念张咏的提拔,在蜀中时也都帮助张咏处理政务。张咏借此大兴文教,招揽各路学士来蜀中讲学。李畋还举荐自己的同门刘式,张咏就让刘式担任州学主主管蜀中文教。蜀中还有一个才子叫彭乘,弱冠之年就名满蜀中,他写了一篇文章给张咏希望张咏能够举荐他。张咏读罢文章面色“大沮”,彭乘见如此情景只好回去再苦读几年。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彭乘终于下定决心参加科举,一举中第。得知彭乘中举,张咏约见彭乘并表示,你当年写的那篇文章看得我心潮澎湃,但是怕你自满才不漏声色,如今你学有所成我也很欣慰,这是铁钱两百贯就当是你的奖学金了。就这样,蜀地从一个与中原文明割裂的边境地区逐渐走上了交流融合的道路,而后更是产出了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在完成了对蜀地的治理后,张咏又写了一篇《悼蜀四十韵》来解释蜀地几十年来始终不治的原因,大概就是蜀中民众原本生活富足,民风轻浮,入蜀的官员禁不住诱惑就开始腐败,朝中的政策又没有实惠于民,军队还烧杀抢掠,百姓只能流落四方或举兵反叛。张咏本就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对物质本就没有什么要求,加之为人公允,所以才能治理蜀中。蜀中人民为纪念张咏的功绩,为他立生祠供奉他。真宗看到后也明白了该如何治理蜀中,之后为蜀中所选派的官员大多和张咏相似,例如寇准政治上的继承人,他的女婿王曙就继承了张咏的意志,被蜀人称为“前张后王”。
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张咏完成了在蜀地的任职,回京城述职。此时的他因为脑上生疮希望可以出任颍州知州(今安徽阜阳一带),但真宗认为他政绩出众不应该去小州县任职就让他出任昇州知州(今江苏南京一带)。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昇州任满,因为当地百姓请求而留任,期间加任左丞并转为工部尚书。当年十月,江左因干旱歉收,张咏又出任昇、宣等十州安抚使,进为礼部尚书。
之后因病重,真宗就让薛映接替他并接他回朝。回朝后的张咏因病没能见到真宗,但是他还是坚持着递上了上一期中提到过的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份奏折,并前后上奏三次,终于得罪了丁谓,被赶出京城,出任陈州知州(今河南周口一带)。
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曾经和张咏是同学的傅霖来到了张咏的府邸前,想要见张咏一面。张咏在仕官时一直想举荐傅霖为官,但是傅霖只想做隐士,三十五年来张咏都没有傅霖的音信。门童通报傅霖来访后,张咏生气的对着门童说“傅先生这种名士,连我都不敢说是他的朋友,你怎么敢直呼他的姓名。”。两人见面后,张咏问道“当年为何隐居,现在又怎么肯相见了。”,傅霖答“你大限将至,我是来和你告别的。”,张咏自知时日无多“我也知道我活不久了。”。第二天傅霖就离开了,一个月后张咏去世,追赠左仆射,谥号“忠定”。
南宋时期陆游在蜀中时看到了当年为张咏立的生祠于是写下了一首仙游阁。
仙游阁
张公一去二百载,杰阁依然横霭中。
徙倚看碑仍看画,时闻柏子落秋风。
附《悼蜀四十韵》
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
奢僭极珠贝,狂佚务娱乐。
虹桥吐飞泉,烟柳闭朱阁。
烛影逐星沈,歌声和月落。
斗鸡破百万,呼卢纵大噱。
游女白玉珰,骄马黄金络。
酒肆夜不扃,花市春渐怍。
禾稼暮云连,纨绣淑气错。
熙熙三十年,光景倏如昨。
天道本害盈,侈极祸必作。
当时布政者,罔思救民瘼。
不能宣淳化,移风复俭约。
情性非方直,多为声色着。
从欲窃虚誉,随性纵贪攫。
蚕食生灵肌,作威恣暴虐。
佞罔天子听,所利唯剥削。
一方忿恨兴,千里攘臂跃。
火气烘寒空,雪彩挥莲锷。
无人能却敌,何暇施击柝。
害物黜货辈,皆为白刃烁。
瓦砾积台榭,荆棘迷城郭。
里第锁苔芜,庭轩喧燕雀。
斗粟金帛市,束蒭罗绮博。
悲夫骄奢民,不能饱葵藿。
朝迁命元戎,帅师盪凶恶。
虎旅一以至,枭巢一何弱。
燎毛焰晶荧,破竹锋熠爚。
兵骄不可戢,杀人如戏谑。
悼耄皆丽诛,玉石何所度。
未能翦强暴,争先谋剽掠。
良民生计空。赊死心陨获。
四野搆豺狼,五亩孰耕凿。
出师不以律,余孽何由却。
鄙夫炽蜂虿,寡术能笼络。
边陲未肃清,胡颜食天爵。
世方尚奔竞,谁复振謇谔。
黄屋远万里,九重高廖廓。
时称多英雄,才岂无卫霍。
近闻命良臣,拭目观奇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