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旅行地,藏着这些文化古迹_世界时讯

2023-04-20 11:30: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春暖花开,正值旅游的好时节。近来,全国一些地方的文旅局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当地的美景和文化,在短视频平台频频“出圈”。四川甘孜、新疆昭苏、湖北随州、贵州大方……一些小众旅行地随之引发关注。当地除了美景还深藏了不少文化古迹,记录了数千年来的沧桑历史和灿烂文化。

高原上的考古新发现

与四川成都、峨眉山等热门旅游地相比,甘孜的名气并不大。甘孜文旅局长化身侠客为茶马古道川藏线等古迹代言,揭开了这里的文化之旅。


【资料图】

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汉、藏之间以进行茶叶、马匹等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有青藏线、滇藏线和川藏线。其中川藏线东起四川雅安,经由甘孜、昌都、林芝等地到达拉萨。它的影响最大,也最为知名。

这条古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民族团结之路,甘孜很多民俗的形成也与这条路有关。这条古道如今已换成现代公路,行走其间,仿佛穿行于时空交错的几千年间,历史文化遗迹遍地。比如被称为“藏区建筑绝唱”的道孚民居,外部富丽堂皇,内部雕梁画栋,立柱大都是百年以上树龄的圆柏打造。这里还有全国最大的石棺墓葬群,当年出土了大批铜器、石器以及玛瑙、玉石等装饰品和毛麻制品。

除了茶马古道川藏线,甘孜还有一处十分有名的历史遗迹——皮洛遗址,这是一个超大型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在2021年考古十大发现中,按照遗址年代先后顺序排列,皮洛遗址位于第一位。皮洛遗址与稻城县城隔河相望,遗址整体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年代至少在距今13万年以上。该遗址最重大的发现是数量丰富、形态规整、技术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是目前在东亚发现的最典型的阿舍利晚期阶段的文化遗存,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产品。它证明了旧石器时代青藏高原上人类留下的痕迹。

天马之乡多古迹

新疆伊犁州的文旅部门负责人一袭红衣,策马飞奔于昭苏雪原的画面,让不少人记住了昭苏的美景。

昭苏被誉为“天马之乡”,昭苏马场是国内种马品种最多、养殖规模最大的马场。新疆自古以来出良马,汉武帝时期,来自西域的乌孙国曾进贡乌孙马,这种马品种优良、体格魁伟,汉武帝将乌孙马称作“天马”。如今的新疆昭苏县就是乌孙国的故地。

被称为现实版“绿野仙踪”的夏塔古道,就在昭苏。夏塔古道连通天山南北,是伊犁通往南疆的捷径。据说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就由这一通道到达天山南麓的佛国龟兹(今库车)。

夏塔仍然保留了不少古道遗迹,比如位于谷口的沙图阿满军台遗址。清朝初年,伊犁成为新疆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伊犁派到南疆换防的军队、南疆输送到伊犁的商品物资,都经过夏塔古道运输。为了确保道路畅通,清政府沿途设置了7个军台(驿站),沙图阿满军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木扎尔特冰川上还保留着当时驻军的城堡、岗楼等军事设施,冰达坂上开凿的冰梯仍清晰可见。沿着夏塔河下行,还有一处神秘的古城遗址——夏塔古城,对研究古代伊犁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史及政治军事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夏塔这片区域成为以山口、古道、古遗址和自然景观组成的古文化风景区。作家张承志曾在散文中谈及,夏塔一线100多公里天山北麓的蓝松白雪,是地球上最美的地带。

编钟之乡风光奇

哪里的金属曾铸就了战国时代第一组完整的乐音?答案是湖北随州。这里还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他种植五谷、尝百草,开启了璀璨的华夏农耕文明。光是凭这两点,随州文旅局长拍摄的短视频就饱含历史气息,让许多网友对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留下深刻印象。

随州是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整套编钟共有65件,每一件钟都能奏出双音,整体音域仅比钢琴少了一个八度,而这套编钟是2400多年前制造的。

近年来,随州又发掘出叶家山、文峰塔、汉东东路、枣树林等墓地,所出土的曾国青铜器种类齐全、铭文丰富,被专家学者誉为“青铜器的王国”。除曾侯乙编钟以外,随州又出土了7组曾国各时期的编钟,完整再现了一部先秦时期的编钟发展史。随州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编钟之乡”称号。

随州有一个著名的千年银杏谷风景区,这里古银杏树连成片、构成群落,汇聚成谷,是世界四大密集成片的古银杏群落之一。银杏谷内有千岁以上的银杏树300多棵,百岁以上的银杏树17000多棵,定植银杏树510多万棵。有旅行者评价银杏谷:“阳光下的山脉、树冠,翠流涌动,光与影结合的圆和线条叙说着天与人的共识、默契和力量,山屏树伞护着农家小院,袅袅炊烟亲吻着白云,弯弯山道缠绵山花含羞,和谐的气韵描绘着真正的崇高。”

“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北宋诗人黄庭坚力赞随州的风光。随州大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峻峰鼎立、层峦叠翠、绵亘百里。大洪山上有一片原始森林,内有成片的楠木和名贵的千年银杏,还有许多珍稀动物和珍贵的药材树种,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宝藏山”。

古彝地域有特色

推介视频中,还有“90后”文旅局长变身少数民族姑娘,宣传当地的民族特色。贵州省大方县因此得到了来自全国更多的关注。

历史上,大方曾经是黔西北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水西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千百年来,水西彝族土司政权以大方为中心繁衍生息,积淀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

大方县有一座奢香博物馆,博物馆里展示了几百年前的彝族乐器、民间壁画、土漆工艺品等。奢香博物馆是为了纪念明代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而修建的。奢香夫人是明代一位彝族部落君长的女儿,嫁给了当时的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因丈夫去世较早、儿子年幼,她代摄宣慰使之职。在摄政的15年间,她鼓励耕织、修建道路、建驿道,带领各族人民修通了水西地域内的驿道,从而把西南诸省联系起来,为明代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方县的彝族文化遗迹较多,引人瞩目的有水西大渡河桥上的彝文大石碑、干岁衙古栈道的彝文碑记和永兴寺大铜钟上铸刻的彝字铭文。一些学者认为彝文是表意文字,也有学者认为应属音节文字。石碑上的碑文、铜钟上的铭文等,对彝族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社团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